请登录

学国学 悟管理

马润青 党建、国学智慧专家

授课时长: 12

授课形式:1.封闭训练 情景互动 2.职业嫁接 团队竞赛 3.现场答疑 心得共享

授课对象: 企业高层管理者

课程 介绍 ACHIEVEMENT

历史为什么选择儒家?:在中国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尤其是春秋战国及秦汉时期,儒家多次处于生死存亡关头,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从周礼起源,实现儒道合一并批判性的吸收法家、墨家、阴阳家、杂家等思想精髓,甚至与佛家等宗教和平共处相得益彰,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同化力并最终在西汉武帝时成为中国独树一帜的文化脉络。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脉络儒家思想,它构建的道德伦理体系始终是中国人血脉里挥之不去的人文情怀。

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企业管理者,需要从中学习并成长,通过真正理解儒家思想精髓才能实现卓越管理与自我提升。

为什么是三分管七分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塑造“内神”,齐家治国平天下注重“外形”,没有道德支撑,再好的管理都不过是昙花一现,而三分管七分理刚柔并济相得益彰,是最好的搭配。

现代管理为何离不开儒家?:马云在IT峰会上着重强调现代企业不缺乏创新,但缺乏的是管理,管理离不开文化,而实际上,学习儒家思想提升自我并进行卓越管理可以从根本上提高管理效率并提升企业文化”。

课程 收益 INTRODUCE
1
智慧管理:团队成员对管理者形成心理依附 重塑领导力:构建大道至简无为而治的团队 提升企业文化——打造“和而不同、群而不党”的工作氛围
课程 大纲 LECTURER

第一单元:管理之道在明明德

道德必须自我完善

一、管理者是团队品德集大成者

 诚意、正心---您的品德决定团队的风气与活力

问题呈现:

1.有道无德,必遭妖魔;有德无道,一座空庙

2.不公则不明,无廉则无威

3.义利不分,取舍不定

解决方法:

思想:

管理者的人生思考

行为:

1.一日三省吾身,以理驭情

2.公生明,廉生威,道德为先

3.见利思义,减人欲,增天理 

二、明德三思:视思明、听思聪、疑思问

透过现象看、听、问掌握事物的本质,才能格物致知

问题呈现:

1.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2.听而断之;听而忘之

3.不懂装懂,耻于下问

解决方法:

思想上: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过能改,善莫大焉

行为:

1.大道至简:天道、人道

2.听完——听清——听懂;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敬德两思:事思敬才能言思忠

管理者做什么比说什么更重要

问题呈现:

1.得过且过的思想——和尚撞

2.敏于言而讷于行——光说不练

 解决方法:

1.向我看齐
2.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四、成德三思:忿思难、色思温、貌思恭

修身是慎独中和,是思想和行为的完美结合,即知行合一

问题呈现:

1.愤怒时率性而为,不计后果

2.遇到紧急或意外情况根骨不立,首鼠两端

3.高高在上,颐指气使

解决方法:

1.愤——转移情绪——离开——反思

2.修身即是炼气,正确的认识自己才能够扬长避短

3.江河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体系总结:

管理的精髓在于“理”

 第二体系:三分管七分理

 齐家治国平天下

 一、齐家之道七分理。

问题呈现:

1.管理者只在意工作而忽略员工感受

2.对员工家庭情况和困难掌握不够

3.缺乏帮助和解决员工家庭困难的手段

解决方法:

1.“混沌之死”的启示

2.八小时外做足“七文章”

3.权力的熠熠生辉——转化

二、道在人为三分管

任何情况下都要防止矛盾量变到质变,而最有效的方式是快速转移

 问题呈现:

1.片面的看待团队现状,过分悲观或过分乐观,缺乏理性分析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纠缠不清,抓不住根本

3.缺乏转移矛盾和化解危机的手段,矛盾不断改变呈现方式 

解决方法:
1.相时而动,划“大圈子”包围并逐步分解“小圈子”
2.先谋后事,谋事先谋人
3.奇正相合,重新制定短期的易实现目标或分解现有目标,带动解决主要矛盾

 三、絜矩之道在“度己度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问题呈现:

1.轻视上行下效的杀伤力

2.轻民心而不从民所欲

3.己所欲,施与人

 解决方法:

  1.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2.体察下情,与下级同好恶、共甘苦

 3.齐桓公“紫衣”的启示

 四、做人以诚“治天下”

至诚,经纶天下,立天下之大本

   问题呈现:

1.管理者做不到言必行,就不存在行必果。

2.忽略诚信体系的作用。

3.管理者凭个人喜好决定对员工的信任程度。

 解决方法:

1.至诚,能化人,能成事,能久远,关键在去私心

2.全面推行和创建诚信体系,实施一票否决
         3.牢记“有所欲必有所弊”,管好身边人

 体系总结:三分管七分理是走向无为而治的必由之路

  第三体系:无为而治——大道在身,进退自如

 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而治巧借《国富论》

 一、伸出”看不见的手”

善治者,善不治也

问题呈现:

1.不认可或不放心下级之间可以自行解决工作和人际矛盾

2.强调自身权威和作用,不愿退居“幕后”

3.尽看人之短,天下无可用之人

 解决方法:

1.打击利益为先“小圈子”,引导构“和而不同”、“群而不党”的氛

2.善化“有形为无形”,重点在“置身事外”

3.对下级:优点放在眼中——适时鼓励,缺点放在肚中——

 二、缩”看得的手

做甘于“寂寞”的管理者

 问题呈现:

1.事必躬亲=忙=茫=盲

2.不愿做“闲

 解决方法:

1.墨子启示:良弓难张;良马难乘;良才难令

2.无为而治四部曲:庸人——事人——君子——闲人

 体系总结:

用好只手”,管理者从有形化为无形时,自然大道在身,进退自如。

 

 


 

Copyright © 2022- 2022 上海宇谷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备案号: 沪ICP备2020038250号-2

021-60403586

( 工作日:9:30 - 18:30 )